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船政博物馆正门雕像 福州不仅是福建的省会,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它在中国近现代海军和航海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记者参观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展示了这个五层博物馆每一层的主题,讲述了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历史,以及福州所扮演的角色。 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清政府才开始注重培养和发展海军。此前的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当英国势力利用出口给中国鸦片弱化中国人时...
石犀 石犀 要说成博的镇馆之宝,当然要数我们萌萌哒石犀宝宝了,它通体长3.3米,宽1.2米,高1.7米,总重达8.5吨。莫名让人觉得可爱的外表让市民们亲切地称它为“萌牛牛”。别看我们石犀宝宝呆萌呆萌的,它可是有大作用,那就是镇压水精。 古人相信犀牛有一种分水能力。因为犀牛的主角长在鼻子上,下水游泳时,如果速度够快,水波会向两边明显分开,好像它主动地劈波分浪一样...
图说:观众正在查看史料。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供图 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卢作孚的中国梦——民生公司成立90周年”纪念展于今天(9月1日)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正式拉开序幕。 卢作孚从一条小小的民生轮船白手起家,创办民生公司,通过与外国航运势力竞争,统一了川江航运,收回了内河航权,有“中国船王”之美誉。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前夕,宜昌有从长江中下游撤退来的设备、器材近十万吨,还...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来自中学历史课本关于洋务运动那一节。福建水师、福建船政局、福建船政学堂都是那段历史中最辉煌时期的产物,福州马尾港作为我国近代船政的摇篮和海军发源地,曾名噪一时。 因为这一段历史,在福建马尾区,诞生了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抵达福州的第一站,记者便来到这里,重温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的“活化石” 福建马尾岛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源地,被历史...
17日记者从马尾区获悉,6月13日,马尾迎来沈葆桢保台建台140周年的时候,一封国家海洋局的回信送到了马尾区委书记林飞的手中。信中表示,船政文化相关史料将在2015年建成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展出。 国家海洋博物馆主要展示海洋自然历史和人文历史,堪称“海洋上的故宫”,将全方位体现国家海洋发展战略。船政文化史料能够在这座博物馆里详实展示,意味着船政文化将在更高平台上走出福建、走向全国,对弘扬船政文...
6月28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透露,在青白江区发现了战国中期船棺墓葬群,距今2400年左右。这是青白江首次发现战国墓葬,且此次发现的墓葬数量较多,形制保存较好,随葬品丰富,在近年来成都地区考古发掘中也属罕见。 昨日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10多个探方排列整齐,考古工作人员在进行最后的清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考古发掘一部主任陈云洪介绍,今年2月底,为配合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青白江段)的建设,由成...
作“潜望镜”、模拟海难逃生……这些都是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前不久推出的“赏船季”中的活动。 据了解,即日起至6月30日,中国航海博物馆将开展“‘舰’赏”军事航海主题活动,以致敬中国海军。届时,游客不仅能看到真实图片、欣赏顶级军舰模型,还能在博物馆里听到海的交响乐,进入一个立体、生动...
考古学家又有新发现!意大利外海发现保存良好的船舶残骸,推估是有2,000年历史的罗马时期商船。研究人员说,海底的泥土覆盖在船骸上,完整地保存船体及里面的货物,包括在罐子里封存良好的食物。研究人员希望能进一步的分析里面的食物,以便更了解古罗马人的生活型态。 由于意大利外海的渔夫经常在网子里捞到陶器碎片,考古学者因此怀疑海下有古代遗物,而展开了搜索行动,利用远距操作无人探测机,在深约200尺的海底深...
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将在对古船文物清理完成后对船体进行测量,今年度的水下考古打捞工作预期将在今年9月份完成。图为考古队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打捞出来的文物。
黄花鱼水饺 墨鱼水饺 炎炎夏日,处处充满着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我们的味蕾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真正的美食,如今健康美食、美食文化和美食背后的故事最受追捧。烈日下,来船歌大酒店品尝来自海洋的美食,感受悠然自在的渔家风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饺子不仅是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船歌争创“...
6月27日,文物专家在对项城市区湖滨北路一建筑工地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一座船型墓葬。经发掘,文物专家初步认定此墓为北宋时期砖石结构墓葬,造型独特,在当地很少见。 经现场测量,该墓葬长2.1米、宽0.7米,呈南北走向,墓砖交叉结合,紧密完整。从保存较为完整的骨骼,及骨架特征,文物专家初步推断墓葬主人为一名北宋时期的女性。 经过现场发掘清理,文物专家在墓葬内发掘出8枚铜钱和1个铜铃。其中,有3枚铜...
渔山沉船上的瓷器。(资料图片) “沉船出水指日可待!”昨日,渔山沉船遗址水下发掘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宁波市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结华介绍说,这是一艘清代商贸沉船,今年将完成船载文化发掘与船体测绘、采样鉴定、保护方案编制等工作,明年将实施古船船体打捞发掘工作。 一艘埋藏在海底的清代商船 据统计,目前宁波已发现不同时期的古代沉船5艘,包括和义路唐代龙舟、海运码头北宋沉船、和义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天上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在宁波共同启动渔山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仪式,这是继南岙一号后我国水下考古的又一件大事。 今天,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厅、宁波市政府等部门共同宣布,宁波渔山小白礁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考古队员将赶赴渔山沉船遗址的所在地——宁波象山东南渔山海域开展发掘打捞...
4月23日,四川遂宁船山区发现两处宋代石室墓,该墓位于遂宁市船山区龙坪街道办事处机场社区8社,系修建过军大道时发现的2处石室墓地。经四川宋瓷博物馆地面文物管理部工作人员实地调查,该墓室由条石堆砌,无雕刻,从墓室淤泥中的碎瓷片初步断定墓葬系宋代石室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